• baner1
    • 新四军铁军
    • 己亥年轮播图
    • 建党节
    • <
    • >

纪念宋乃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

  • 时间:   2025-09-29      
  • 作者:   三师      
  • 来源:  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     
  • 浏览人数:  51

微信图片_20250929172135.jpg

9月27日,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在京举办“纪念宋乃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”。

新四军将士、烈士后人,盐城新四军纪念馆、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阜宁、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代表;南京、镇江、射阳、阜宁、滨海等地学者、志愿者;滨海县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;宋乃德同志亲属代表150人参加了座谈会。

宋乃德同志是山西省沁源县人,生于1905年。早在中学时代,就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学生运动。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参加革命工作。从此,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,献给了人民。

从1926年起,宋乃德同志在山西省沁源县、安泽、屯留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,积极开展农民运动,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。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,山西军阀阎锡山实行反共后,宋乃德同志在沁源县组织农民暴动,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,建立沁源县地下党组织。宋乃德同志在白色恐怖中,不顾个人安危,密切联系群众,播下了革命种子,从1926年直到1936年沁源一带党的地下组织始终保持并进行了艰苦的工作。

抗日战争期间,宋乃德同志任山西长治县牺盟会特派员,组织爱国学生突击队,同托派张慕陶进行了坚决斗争,打击了托派在长治一带的势力,使抗日救国的学生运动蓬勃开展起来,并组织了武装力量,培养了抗日骨干。此后,任潞城县、晋城县县长,积极组织群众抗日。1938年冬,阎锡山的反动县长断绝八路军口粮,宋乃德同志利用山西五专区巡视员的合法身份,机智、勇敢地同阎锡山反动政权进行斗争,胜利地完成了筹措军粮的任务。为此,八路军朱总司令、彭副总司令特派副参谋长左权同志专程前来对宋乃德同志进行表扬。1940年10月4日,八路军5纵队挺进盐阜区,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。10月10日,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,5纵队供给部长宋乃德任县长。宋县长上任伊始,深入调查研究,力主修堤治海,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修筑海堤议案在县参议会通过,且得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支持和新四军首长批准。1941年5月15日至7月31日,宋县长率领干群克服无钱、无粮、无淡水等诸多困难,顶酷暑、战瘟疫、冒暴雨、斗海潮、克顽敌,不畏艰险,在中山河至扁担港之间修筑90华里海堤。当地民众把新筑海堤与范仲淹主持修筑的范公堤相媲美,称之为宋公堤。

解放战争期间,宋乃德同志历任通辽区专员兼通辽县县长、吉江区行政署主任、嫩江省委财委书记兼财政厅长、黑龙江省财政厅长、东北税务总局局长、冀察热辽分局财委副主任、天津市军管会财经接管部部长等职。在此期间,宋乃德同志参加了锦州战役和平津战役,为全国解放贡献了力量。

全国解放后,宋乃德同志先后任湖南省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长、中南军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兼财政部长、国家计划委员会地方工业局局长,地方工业部党组副书记、副部长,轻工业部党组书记、第一副部长。为恢复国民经济,完成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,为建立和发展我国地方工业和公社工业,特别是发展轻工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在江苏省滨海县,乡亲们以宋乃德命名的“宋公堤”,一直护佑当地百姓安宁。铭刻的“宋公纪功碑”,已经列入新四军纪念馆基本陈列、长期展出。2023年12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“宋公纪功碑”前驻足阅读碑文。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把“宋公堤”编入党性教育主题课程。滨海县纪念宋公堤修筑80周年,建成“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”,组建“红色滨海行重走宋公堤”志愿队和“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”。

当年,宋县长代表共产党、八路军、新四军作出的先治海后治淮的庄重承诺,80多年来一直在兑现中,1951年,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”的号召,治淮工程—苏北灌溉总渠开工,1998年治淮工程—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开工,2022年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开工,工期7年,投资400多亿,现在仍在建设中。当年一诺千金修好宋公堤,80多年来一脉相承治淮有序推进。2023年1月,水利部公布的“人民治水,百年功绩”117项水利工程,滨海县境宋公堤、苏北灌溉总渠、淮海入海水道入选,在扁担港村交汇,形成“三龙汇大海”的壮观景象。表面上看到是三项水利工程的交汇,实质是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精神,80多年来在滨海的传承。

12点40分座谈会在宋公堤小海螺的朗诵和三师合唱队的歌声中落下帷幕,圆满结束。


三师分会 

2025年9月29日